(這是2015年3月20日給全體教師的一篇電郵,轉載於此)
新一輪開放課堂已開始了,這幾個星期我會盡量多看一些課,並且會盡快於觀課後跟每位老師說說我看到的情況,如有特別需留意的,我會坦白告訴同事,希望大家相信這是出於好意,期望可以為各位持續改善學與教提出一些建議。
雖然說得嚴峻,但其實這幾天看過的一些課堂,大都是充滿驚喜的:我看到老師為學生安排合適的學習活動,不但讓同學親身探究、建構知識,過程中老師更找到同學一些未能掌握的概念,因而可再作跟進;我看到同學們熱熱鬧鬧、開心投入地參與。對,「開心」不一定代表有成效,但不開心、沈悶的課堂,又怎可能會帶來好的學習果效?
這幾天也有同事跟我提及SAMR。這次加入SAMR,是有些突然的,或者再說清楚一點用意,會讓大家較放心。SAMR是上學期同事在校外分享學到的理論,用來看看課堂運用IT的質素。這次加入SAMR,是希望大家先仔細檢視理論如何描述各個層次,然後想想所觀看的課堂運用資訊科技的果效如何。在分享會中,我們再三強調這次只需分辨是S、或是AMR;大家觀課後,只需就該課堂運用的資訊科技元素作一評價:有關課堂安排或學習活動,是否不用IT也可處理並達至相同效果呢?如是的話,那便是S(不用IT也沒問題),否則便是A或M或R了。
有同事問,那是否被觀課時,便一定要用資訊科技呢?絕對不是,我一直也說,用資訊科技要用得其所,用了沒有效果那不如不用了。不過,如大家觀的課是沒有用任何資訊科技的話,便得要回答另一個問題:資訊科技是否真的在整個課堂的任何一個環節、一點也幫不上忙?
寫了兩大段,其實很簡單:大家不要因為SAMR,便想著課堂一定要用資訊科技。認為對課堂有幫助的,便用吧;如經細心想過,似乎資訊科技沒有任何幫得上忙的,那便以其他方式處理課堂好了。至於觀課的同事,則請回答你所看的課堂中資訊科技是否用得其所(如課堂有用資訊科技)、或課堂是否真的用不著任何資訊科技(如課堂沒用資訊科技)。
觀課要有果效,其中一個重點是要有反思。SAMR,是希望大家反思資訊科技和學與教的關係。
寫了一大堆,希望不會令大家越看越糊塗。期望未來幾星期,可以看到更多精彩、有效能的課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