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份我們曾一起到中大參與一個半天的發展活動, 當天我也在其中一個分享環節,介紹學校的電子學習情況。
每次對外分享,我也希望向與會者帶出教學、課程是沒法被科技取代的,要讓電子學習真正為學生帶來幫助,最重要的不是買什麼平板,而是老師對課程的掌握,對教學法的熟練,和對科技的態度:是「人運用科技,不要被科技牽著走」。
我在中大那次分享,也嘗試以「移民」的比喻,說明無論老師多努力,他們也不會變得比學生更熟練科技,因為對學生來說,科技就像空氣,是無聲無色地、自他們出生便滲透在日常生活的。有一些研究初步發現新一代人類的腦構造,或已因為科技的普及而改變。
對我們這些出生時尚未有普及的互聯網應用、室內無線電話出現已令我們讚嘆不已的一代,要適應生活充滿科技的今天,就好像數十年生活在香港、卻突然要移民外國,這不單單是語言問題,或者飲食問題,是……總之是很大很大的問題!
移民的比喻,是希望大家明白及體諒老師(亦包括我自己),不要以為老師懂得善用科技是簡單的事,一定要給予支援,就好像我們要為新移民,提供合適的支援。
話說回來,即使是移民,當中也有一些較容易適應新生活、有些則需要更多時間及幫忙的。以我為例,適應這個科技世界相對較簡單,因為我大學時期已有機會接觸互聯網、畢業後也一直負責相關的工作,還有更重要的,是我的性格也較容易適應改變。但每一個人的經歷不一樣、性格不一樣、對適應這個科技新世界的步伐自然也不一樣。
重要的是,我肯定我們整個團隊,是愛惜學生的;大家只要知道什麼對孩子好,就算自己不熟悉,也會願意努力學習、盡力配合。學校必定會因應不同同事的需要,提供合適的培訓和支援;就好像昨天分享會之後,我便是約了幾位較熟悉科技的同事(早期移民?!)、一起規劃這一年應該如何支援各位同事,希望能夠為各位帶來一些支持。
呀,說了很多關於「移民」的情況,也說說一些「科技原住民」–我們的學生–的情況吧:昨天看了一節初小的課堂,二、三年級同學一人一機上課、熟練地上網搜尋社區圖片用Ping Pong比賽的情況,實在厲害!但這也同樣印証老師的重要:若只有科技,同學會自動善用平板學習嗎?
老師的重要性,不在於我們對科技的認識是否淵博,而是我們懂得如何運用科技、並且懂得引導學生善用科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