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足一個月沒有新文章了,大家會否以為網誌就此終結?
其實我每隔一兩天便會想:是時候寫點什麼了。最終還是沒落筆(應該是「沒下手」),不是沒題材,而是太多了,不知應該先選哪件事。
還有,就是真的很忙,新學年預備工作有點複雜,因此也花了更多心力處理。
這讓我更珍惜跟同學溝通的機會:就好像一位同事跟我說:與同學相處,就是抒緩壓力的時間。
最近,除了和學生相處,巡堂也成為我另一個快樂的泉源。
不怕告訴大家,以往巡堂,八成時間是憂心的;但這一年間,改變很明顯,巡堂時的感覺越來越良好。
先是秩序,感謝大家,學生的紀律改善了不少。 對外人而言,或者不覺得太特別,甚或會認為某些班某些學生紀律還是差了點。
但,我知道半年前、一年前同學的情況,我重視的是進步。只要大家繼續協助同學努力改善,我一點也不擔心。
之後,便是課堂中學生的表現。
大部份課室內的情境,是學生在做著活動,老師則游走指導不同的同學:有些課堂活動主要是個別用iPad或書寫的,另一些教室則是學生在操作著不同的教具,還有另一些則是學生三三兩兩的、應該是在討論或正一起處理某個題目。形式如何不太重要,重點是學生 on task:不是一個、兩個,而是絕大部份同學,包括以往經常不專注的同學。
另有一些課堂是教師在講授、同學在聆聽的,但這些課堂已相對少了。老實說,我們學校大部份課堂時間是應該由學生主導的,但這絕不排除有時需要老師主導的情況。就最近所見,這些課堂通常是高年級的、也多是能力較高的組別;更重要的是,學生均是坐姿良好、專注認真地注視著老師,連一些平日容易分心的自閉症同學也一樣。
(反過來說,如果大家在直接講授時發現開始有學生未能專注、甚或出現不同的行為問題,那便要趕緊想想:是老師講得太多了?題材不夠生活化學生不明白?這些所謂的「學生問題」其實是給大家的提示:是時候安排一些由學生主導的、適切的學習活動、讓學生從做中建構知識了。)
更令我驚喜的,是見到越來越多課堂,老師能為不同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活動:同一課堂目標底下有因應不同學生所設的分層目標,學習工具有電子的,也有傳統的;老師有為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,提供適切的工具。
是否學得有成效?大家也在努力嘗試,有試用雲端的工具讓學生即時將意見表達,也有試用其他新的工具測試學生是否掌握課堂學習重點。同學學得很開心,我也很清晰見到哪些同學掌握了,哪些尚未完全明白。發現學生學不好,老師當然要繼續跟進,但知道同學學習的進度,是很重要的一步。
曾經有一段時間,我一天會巡三,四次課,那時候總有不同的原因、令我覺得要多巡巡、確保不要出亂子。現在嘛,如果大家見到我在課室多看一會,不要擔心,我很可能只是在欣賞老師的課堂設計、為著同學的投入學習感到滿足而已。